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会址。上海市文化和旅游局供图
中新网上海1月9日电 (王笈)近日,上海市文化和旅游局、上海市文物局正式发布国内首部不可移动革命文物白皮书——《上海市不可移动革命文物保护利用报告(2018-2022年)》(以下简称《报告》),系统全面总结上海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工作。
上海是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地、初心始发地,革命文物资源数量众多、内涵丰富,在中国革命历史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四行仓库抗战旧址。上海市文化和旅游局 供图
《报告》指出,上海不可移动革命文物(以下简称“革命文物”)主要呈现4个特点,即保护级别全、分布区域广、时间跨度长、建筑类型多。250处革命文物涉及全部4个保护等级,在上海各区均有分布,时间跨度长达150年,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占82%,建筑类型涵盖里弄住宅、传统民居、联排住宅、花园别墅、公寓大楼、公共建筑等,呈现出革命活动的广泛性、深入性。
《报告》指出,在上海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上海革命文物保护基础不断夯实,展览展示水平和铸魂育人功能明显增强,革命文物传承弘扬和保护利用体系初步形成。
一是保护成效显著。5年来累计投入资金约5亿元,对62处(占比24.8%)革命文物进行了各类保护修缮,经评估保存基本完好以上有198处(占比80%)。
二是利用方式多样。有114处(占比46%)进行了各类活化利用,改建为革命类博物馆、纪念馆,增设主题展览,设立纪念碑、纪念雕塑,融入公共空间等。
三是开放参观便捷。有146处(占比58%)对外开放,具备较为成熟的展示功能,参观体验良好。
四是宣传讲解多元。225处(占比90%)开展各类线上宣传,配备专兼职讲解人员,充分体现了社会各界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报告》还总结了上海5年来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和传承弘扬方面的具体做法和经验成效。包括:注重顶层设计,工作体系不断完善;加强整体保护,革命文物焕发新生;提升展示水平,讲好革命文物故事;深化系统研究,阐释革命文物内涵;强化教育功能,发挥铸魂育人作用;拓展运用方式,助力文旅融合发展;加强宣传推介,提升传播力影响力。
陈望道旧居。上海市文化和旅游局 供图
据悉,上海市文化和旅游局、上海市文物局将依据《报告》成果,对上海不可移动革命文物施行分级分类管理,提出具体工作建议,发挥好革命文物在党史学习教育、革命传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看演出、赶大集、写春联、绘年画 荆楚各地百场“村晚”迎新春******
楚天都市报极目新闻讯(记者郑力强通讯员鄂文旅)1月8日,湖北省孝感市孝昌县王店镇磨山村歌声嘹亮、年味十足,老老少少看演出、赶大集、写春联、绘年画。这是“启航新征程幸福中国年”——2023年全国“村晚”示范展示活动的湖北孝昌分会场。
湖北共有三场特色“村晚”入选全国小年接力展播活动,孝昌是第一站。接下来还有宜都市陆城街道太保湖村、来凤县百福司镇的“村晚”活动会在国家公共文化云和央视频小年接力直播中亮相。
孝昌“村晚”作为打头阵的示范展演,年味浓、内容新、接地气。精彩节目展演的同时,观众还被现场的“年会大集”吸引,丰盛年货、地方特产、非遗文创、精美礼品等应有尽有。
元旦春节前后,全省各市州文化和旅游局,积极引导和支持具备条件的乡村,通过线上线下等形式,举办特色“村晚”,通过办好3场全国接力展播活动、N场示范活动,以及100场县级“村晚”活动,打造2023年“3+N+100”湖北“村晚”活动矩阵。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形式开展戏曲进乡村、新春赶大集、社火庙会、灯谜歌会、游艺联欢、舞龙舞狮等各类节庆文化惠民活动,生动呈现乡村振兴的丰硕成果,带动乡村旅游,使“村晚”成为人民群众积极参与、共同缔造的新年俗。
“灵秀湖北·四季村晚”是湖北省文化和旅游厅近年来持续打造的助力乡村振兴文化活动品牌,以村民自编自演节目为主,叠加“文旅农商”融合消费场景和“戏曲进乡村”“文化进万家”“文艺轻骑兵”等文化惠民活动,广受基层群众喜爱,2022年荣获全国最受喜爱“村晚”品牌。
(文图:赵筱尘 巫邓炎)